对于仔猪腹泻的病因,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都大致相同:病原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主。有学者对华南地区送检腹泻样品的病原检测显示,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感染为主,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轮状病毒(rv)次之。临床发病新生仔猪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达100%。另外部分猪场猪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圆环病毒2型(pcv2)等病原的持续感染,潜伏感染导致的免疫抑制现象严重。
目前腹泻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两种。冯力研究员表示,采用比较多的是灭活苗,但是猪场反映效果并不是很好。灭活苗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就要求产生很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取决于培养病毒的浓度,若浓度低于107.0tcid50/ml效果就会差。他认为,灭活苗和弱毒苗各有特点。灭活苗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但不能诱导细胞免疫。而且保护率偏低,可用于受威胁小的猪群。灭活苗对生产工艺要求也比较高。优点是安全性比较好。而弱毒疫苗要求病毒种毒必须完全致弱,并要控制好病毒的培养代次和一定水平的高效价。弱毒活疫苗的特点是免疫原性好,安全有效,保护率高,可用于紧急预防接种。
自2011至2014年以来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几个省养猪密集地区均有爆发新生仔猪严重腹泻的现象,尤其秋冬春三季,“拉肚子”的问题很严峻,尽管猪场采用返饲和制作组织苗等办法,但效果众说不一,经过兽医专业实验室检测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为主,有的猪场混合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还有的猪场存在着猪伪狂犬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现象,临床上因腹泻导致的新生仔猪死亡的病例逐年增加,猪场经济损失较大。目前市场上二联灭活苗居多,临床上猪场别无选择,但免疫效果并不可靠,发病率居高不下。猪场期望着能尽早有安全,有效的疫苗问世,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哈兽研建议防控腹泻要从日常生产的预防措施及发病后的处理措施两方面入手。日常综合性防控措施包括多点式饲养、早期断奶、全进全出、空舍和消毒、冬季保温措施等。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和空舍的时间一定要够。注意引种安全,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冬季保持舍温可减少本病的发生,不光是保温箱的温度达到25-28℃,整个产房的温度都要达到22℃。同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免疫策略一定是要做好全群的免疫,杜绝易感猪群的存在。腹泻病发生时,紧急预防接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不推荐强毒的免疫接种(返饲)。一般采用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并控制细菌的混合感染。对于10日龄以上的发病仔猪,可采取断奶措施,饲喂人工乳。对于10日龄以下的仔猪,可换母猪代乳。做好隔离,一定要将不健康的母猪赶走。
猪场除了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外,使用猪病毒性腹泻三联弱毒活疫苗可明显降低新生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资料来源:维科生物)